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聚变工程技术 >>> 磁约束聚变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技术 聚变堆工程 聚变裂变混合堆工程 核聚变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聚变工程技术相关记录165条 . 查询时间(1.782 秒)
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近日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高约束模式运行。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了解到,近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稳态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先进诊断技术”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专家指出,这些诊断技术将有利于提升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的物理实验研究水平。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在核聚变研究中取得重大科研进展,在国际技术保密的情况下,独立研发出了核聚变反应装置中的关键核心部件。据报道,屏蔽包层是核聚变反应装置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铍,之前,提取这种高纯度铍的技术国外对中国保密,而目前这一技术被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
新闻媒体聚焦受控核聚变          < 2008/1/7
2月28日,新华社以《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实力迈上新台阶》为题发出通稿后,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以及中国政府网、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四十余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及网站相继转载。3月4日,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闻知我院核聚变研究又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后,齐聚我院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采访了我院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3月5日,有关我院核聚变研究的较大篇幅的深...
1月22日电(记者李斌)国际上将核聚变研究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原理性研究阶段、规模实验阶段、点火装置实验阶段(氘氚燃烧实验)、反应堆工程物理实验阶段、示范反应堆阶段、商用化反应堆阶段。 作为实现核聚变的主要方式之一,国际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总体上看,国际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正处于点火装置和氘氚燃烧实验阶段,并逐步向反应堆工程物理实验阶段过渡。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上世...
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 2008/1/7
记者说:“我现在是在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我身边的这台装置叫做中国环流器二号A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最近,我国科学家首次使这个装置内部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了5500万度。这个温度,向实现核聚变点火所需的亿度高温,迈进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核聚变”的原理类似于太阳发光发热。也就是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发生聚变反应获得巨大能量。因为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并且...
日前,磁约束核聚变被列入2006年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激光技术、空天技术八大技术为前沿技术。磁约束技术被列入先进能源技术中。纲要提出:“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建设和研究为契机,重点研究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微波加热和驱动技术、中性束注入加热技术、包层技术、氚的大规模实时分离提纯技术...
中国可控热核聚变实验获重大突破,具有战略意义 发布日期:[2003.4.7] 文章以 [ 大字 中字 小字 ] 阅读 作者:桑敏 出自:中新社  中新社合肥四月四日电(桑敏)记者从合肥科学岛获悉,中科院等离子...
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步入世界前列--等离子体放电时间超过一分钟 发布日期:[2003.4.7] 文章以 [ 大字 中字 小字 ] 阅读 作者:陈敬农 程艳 出自:科技日报网站 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4月2...
我国第一台球形环装置建造成功           < 2007/10/4
我国第一台球形环装置建造成功我国第一台球形环装置SUNIST(Sino-UNItedSphericalTorus)建造成功,这一成绩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并长期坚持高温等离子体和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延续。该项研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已引起国际聚变界的极大关注。该装置从建造到运转都十分顺利,即将开展物理实验工作。球形环又称球形托卡马克、低环径比托卡马克,简称ST。环径比为等离子体大半径与...
“十年磨剑终成器,聚变曙光耀东方。”2007年3月1日,从立项到完成将近十年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合肥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
科学时报合肥2007年3月1日讯 “十年磨剑终成器,聚变曙光耀东方。”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此间致词说。今天上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合肥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
2006年9月28日,全世界从事核聚变研究的科学家目光都聚焦到中国合肥。随着科学岛上一道美丽弧光的闪耀,宣告世界上首台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新华网北京2006年7月26日电 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热核聚变反应装置将于8月中旬在合肥进行首次磁体通电和放电实验,连续放电时间预计将超过1000秒。这次实验的数据将提交9月底在奥地利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工程预研提供重要资料。
新华社北京2006年2月28日电 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取得新进展: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一种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电流日前达到400千安,等离子体存在时间达到2960毫秒,实现了在等离子体电流350千安条件下连续12次左右的重复稳定放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