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技术 >>> 提炼冶金 粉末冶金 真空冶金 电磁冶金 原子能冶金 湿法冶金 纤维冶金 卤素冶金 微生物冶金 冶金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冶金技术相关记录276条 . 查询时间(1.151 秒)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冶),中标印度尼西亚OBI镍钴湿法三期项目一标段、三标段工程,两个标段累计中标金额8.81亿元,实现了2022年海外市场开发“开门红”。
2022年1月17日,工信部发出公告,根据《镁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8号),工信部开展了规范企业公告申报和动态调整工作。经企业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核实、专家组审核及现场核查,将拟公告的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予以公示。
2021年11月19日,从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官网获悉,中冶华天研发成果“中小型高附加值复杂断面型钢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该项目继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后再获殊荣,持续展现中冶华天在钢铁冶金智能化领域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BIM技术作为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对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几年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从最初的研究、融合到目前的实际应用,逐渐形成了具有恩菲特色的BIM技术应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出智能矿山MIM+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恩菲方案”。
2021年7月8日,中国恩菲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的通知。中国恩菲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氧气底吹炉连续炼铜的工艺及其装装置(ZL200610113798.6) 和“喷吹富氧空气和粉煤的侧吹浸没燃烧熔池熔炼装置”(ZL201610321896.2)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2021年6月5日,中冶焦耐申请的专利“一种焦炉烟气脱硫除尘系统及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ULFURIZATION AND DEDUSTING OF FLUE GAS FROM COKE OVEN)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颁发的专利授权证书(US 10918992),这是中冶焦耐继获得日本、韩国专利授权后的第三件海外专利授权,也是中冶焦耐获得的首件美国专利...
2021年4月19日,由中国金属学会和上海大学联合开设的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课程——《钢铁科学与技术前沿》第三课开课,其主题为“钢中夹杂物控制技术的发展”,由著名冶金学家、江苏冶金技术研究院院长、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刘浏主讲。线上线下上千位高校师生、企业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课程学习。
2021年4月12日,工信部发布“第五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产品”名单,中冶焦耐凭借“超大容积清洁高效炼焦技术及服务”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为大连市第六家获得此项称号的企业,被大连市本地媒体广泛报道。该项荣誉的获取既是国家层面对中冶焦耐企业发展水平、科研创新能力、行业市场地位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为中冶焦耐带来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2021年1月19日,中国金属学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由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宽幅超薄铁基纳米晶带材工程化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
全球金融格局的风云变幻和信用货币的持续增发,黄金重新被世界各国定义为金融稳定、国家经济安全之"锚",是国家财富的标志和货币信用的基础,是重要的全球性战略资产和各国金融储备体系的基石。然而,已经沿用上百年的氰化法、混汞法提炼黄金对环境污染巨大。受环保产业政策、技术装备和选冶技术的严重制约,以低效率、高污染为特征的提金企业的生存危机日益突出,亟需安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黄金生产技术。针对当前...
2021年1月12日,中国金属学会组织专家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对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完成的“钒产品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集成”科技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的技术研究报告、用户使用报告、技术查新报告等,并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认为该项科技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比例海砂矿球团制备和应用技术、五氧化二钒熔化-闪蒸耦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1月13日,中国金属学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由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首钢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秘铁高纯铁精矿选矿技术及伴生铜铅锌综合利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
2020年12月11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包头组织召开了由东北大学、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炉两段式煤粉喷吹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科技成果评价会。
2020年12月8日凌晨2时42分,复旦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参与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者李郁芬老师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2岁。李郁芬,生于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奖等;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认定名单,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的尹升华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李擎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鲁宁教授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焦树强教授等主持的4个项目获批立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