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表面与界面相关记录198条 . 查询时间(3.702 秒)
在江雷院士和曹墨源博士的指导下,化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赵昱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为11.382)上发表超疏水材料相关论文:Improved interfacial floatability of superhydrophobic/superhydrophilic Janus sheet inspired by lotus...
2017年5月9日,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宣布,将2017年度表面和界面奖(Surfaces and Interfaces Award)授予物理学院校友、北大1980级本科生曾晓成,以表彰他近年来在发展新的理论来理解表面和界面上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英国皇家化学会表面和界面奖”设立于2009年,每年由英国皇家化学会Far...
近年来,拥有特殊润湿性表面材料的相关研究格外引人注目,例如模仿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而制备出的超疏水自清洁表面、拥有类似鱼鳞水下抗油污的水下超疏油表面结构等。到目前为止,大量不被水浸润的超疏水表面被制备出来,这些人工制备表面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生物、材料、国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超疏水表面不同,由于油和其它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远小于水,使得制备不被有机液体浸润的超疏油表面非常困难。由于在...
浸润性是材料的重要属性之一,根据材料表面对水的极端润湿性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超亲水和超疏水材料。自然界中很多生物体表皮都具有极端的润湿性。例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表面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从而可以实现自我清洁;鱼的皮肤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因而可以在水下对油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从而能够保证鱼不被海洋原油污染而死亡。具有极端润湿性的材料在自清洁、防腐蚀、海洋防污减阻、污水净化和有机溶剂提纯等领域具有广...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汪正平院士、孙蓉研究员和香港中文大学许建斌教授领导的广东省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创新科研团队在高性能热界面材料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相关论文“A Combination of Boron Nitride Nanotubes and Cellulose Nanofibe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Nanocomposite with High Th...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傅强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在两维限域表面化学与催化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期受邀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撰写题为Surface chemistry and catalysis confined und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DOI:10.1039/C6CS0042...
近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课题组在金属表面通过调控分子覆盖率实现了强相互作用力(配位键)和弱相互作用力(弱氢键)的可逆转变。通过运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高分辨成像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原子尺度揭示了上述过程的机理:随着表面分子覆盖率的增加,配位键逐渐被弱氢键取代,损失的分子间作用能被增加的分子吸附能补充,使得整个体系的结合能增加。
炔基型有机化合物在化学、生物和材料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炔烃众多的反应路径,炔烃多聚物的选择性合成一直以来是化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传统的溶液反应一般需要通过复杂的反应物和催化剂来制备炔烃多聚物,但是产率依然不甚理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朱俊发教授课题组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晓君教授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全新的炔烃化合物的表面限域合成法,成功地在Ag(111)单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中空界面结构的金属铝箔负极材料,并应用于高效、低成本双离子电池。唐永炳指出:“我们的研究成果对廉价金属负极材料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有望促进基于廉价金属负极的高能量、低成本二次电池的发展。”
日前,西安交通大学微纳中心博士生李蒙、解德刚,教授单智伟与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合作者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揭示了高温下氢致界面失效的微观机理。作为世界上最轻的元素,氢很容易钻进其它材料内部,导致材料发生界面失效、形成内部孔洞等,从而严重劣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但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截至目前,鲜有关于高温下氢对材料微观结构影响的报道,尤其是在微纳尺...
极性材料由于分子基元在晶体中的各向异性使得晶胞中一些基团的正、负电中心并非重合,存在本征偶极矩,产生自发极化电场。目前这类材料主要应用于非线性光学、铁电、功能性陶瓷与薄膜等。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具有内建电场的硼氧结构基元的极性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人员分析了该类材料对氯酚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合开尔文探针力显微实验证实了内建电场的存在(Ch...
微纳米图案不仅是现代微电子工业的基础,同时在各种生物体表面如叶子、皮肤和羽毛等表面也十分常见,这些微纳米图案赋予了材料表面形形色色的功能,在制备芯片、光子晶体、自清洁和抗反射涂层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环境刺激响应性敏感的微纳米图案在智能表面和器件等许多领域如可逆黏附和润湿性、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实现动态调控材料表面微纳米图案仍然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挑战。
近日,《中国表面工程》正式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收录。这是继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以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之后,我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绩。 2016年,JSTChina经过遴选增加了187种(含更名)中国期刊。
近日,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鲁从华教授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力学系曹艳平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6,128,3999-4003)上以VIP文章形式发表了关于皱纹智能调控方面的研究工作“Tuning and Erasing Surface Wrinkles by Reversible Visible-Ligh...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刘亚华研制出疏水性能优异的材料表面,它由大尺度曲面组成,形式简单、易于制备、造价低廉,可用于制造防积冰材料,具有自清洁、抗菌等功能。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研究受玉莲花表面凸凹结构的生物启发,设计与制备出仿生超疏水波浪形结构表面,揭示了结构弧度对液滴微观动量传递的影响规律,发展和完善了液滴非对称弹跳理论,同时可使固液接触时间缩短4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