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测绘科学技术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 地物波谱学 近景摄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 遥感信息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相关记录615条 . 查询时间(1.555 秒)
近日,在自然资源部执法局指导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和重庆测绘院三家单位联合开展的“卫片执法图斑提取工作新型作业模式技术试验”圆满完成并通过专家评价。
2023年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在证实了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取得了系列新的发现,为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珠穆朗玛峰顶部积雪厚度直接影响它的“裸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珠峰顶部积雪厚度及其变化对探究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备受科学界与公众的关注。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利用雷达剖面测量方法,测得珠峰顶部积雪厚度为9.5±1.2 米。7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文章,发表在《冰冻圈》(The Cryosphere)上,为探究极高海拔冰冻圈动态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
2023年6月2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2022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自2023年起,JCR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ESCI期刊开始赋予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影像与数据融合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
应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和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邀请,加拿大萨斯卡通大学郭旭临教授、太原理工大学任鸿瑞教授、山西农业大学郭青霞教授、新疆工程学院方霞教授将于2023年6月26日访问兰州大学并做学术报告。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所曾招城研究员获得了2022年度Richard M. Goody Award。该奖项由Elsevier出版社和大气辐射权威期刊JQSRT联合设立,以领域先驱美国科学院院士Richard M. Goody的名字命名,每年授予一位在大气辐射传输和遥感方向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中尼首次联合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全面建成,向全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自主保障率达90%以上;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保持按年度动态更新,1∶1万陆地国土覆盖率达到65%;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7524亿元……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的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立体观测数据提取森林三维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现有研究认为,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在林区不具备穿透能力,故在缺乏林下地形数据时,无法独立进行森林垂直结构参数的直接测量,特别是在浓密山地林区。本研究发现:分辨率优于0.2 米的光学立体观测数据能够对单株树木的冠顶结构进行精细刻画;受树木...
作为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民用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科学论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地区组织实施冰川透视航空与地面联合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基于航空平台的P/L/VHF三波段(P波段、L波段、甚高频段)雷达联合冰川探测实验。
2023年5月10日,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重庆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系统构建调查监测体系,全面查清自然资源家底,调查监测服务和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构建起市、区县、乡镇、村居四级监测网络体系。
目前,把随钻声波测井从“声速测量”提升为“智能导钻”的最大瓶颈是井下数据的通讯速率太低,无法实现实时、有效的地层评价。用钻柱导波作为载体开展数据遥传是一项新颖的设想,具有部署成本低、信道容量大和场景适应性广等潜在优势,近年来受到国际石油工业界的关注。而实现该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掌握周期结构导波在充液井孔中的传播特性。
2023年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该影像图是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研制的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完成。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火星全球...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星载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点云进行森林三维结构立体观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利用国产遥感卫星获取的同一林区的多时相数据研究发现,遥感影像上可见光照背景的比例控制着立体观测点云的垂直分布,可见光照背景比例越高,对林下地形的探测能力越强,并证明选用适宜的时相组合,仅利用光学立体观测点云数据即可实现落叶林区森林...
2023年3月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浓度监测图、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监测图、亮温监测图、海冰监测图、高光谱数据立方体图等高光谱数据图像,展现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在温室气体探测、内陆水体水质定量遥感监测、地物精细分类、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的重要应用成果。
023年3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熊伟研究员团队在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我国目前唯一提供在轨科学数据的被动卫星载荷)的在轨定标和真实性校验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中科院SCI期刊《遥感》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