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学相关记录5661条 . 查询时间(2.821 秒)
很多植物由于特殊的花药或花冠结构将花粉隐藏,传粉者被迫采用特殊的方式、如利用声学共鸣的方式喷出花粉从而实现传粉。具有这类能力的传粉者多为蜂类(蜂震传粉,buzz pollination),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熊蜂(bumblebee)。在以蜂震传粉和以花蜜为报酬施行传粉的过程中,传粉者与花部性状的互动式样和机制显著不同。对于蜂震传粉而言,传粉者与花资源互作式样仍知之甚少。
水穗草科(Hydrostachyaceae)是非洲特有的激流植物类群,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特征和变异较大的DNA序列,很难找到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其它植物类群。历史上水穗草科曾被放在三个关系相差很远的类群中——金虎尾目(Malpighiales)、唇形目(Lamiales)和山茱萸目(Cornales),其在被子植物中的系统位置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
近日,内蒙古大学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牛一丁教授团队利用建立的扁蓿豆毛根转化技术体系,结合转录组、EMSA和酵母单杂交等技术手段,解析了MrERF039在提高扁蓿豆抗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MrERF039可以调控MrCAS15A等基因协同响应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早期应答。进一步研究发现MrERF039可以增强β-淀粉酶基因、UDP糖基转移酶基因等多个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得过表达外源...
2024年2月17日,从《云南省学位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云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获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博士毕业生李立立、杨米连、杨绕琼的学位论文获评2023年度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版纳植物园硕士毕业生石雄的学位论文获评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此次评选对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云南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侯兴亮团队成功建立了一种以植物主动再生能力为基础的新型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植物通讯》,相关技术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陈江华团队前期的研究以蒺藜苜蓿三出复叶为模型,解析了SGL1/MtLEAFY途径所关联的分子调控网络决定小叶原基起始(He et al.,2020;Mo et al.,2021)。最近,该团队在The Plant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RAS transcription factor PINNATE-L...
2024年2月2日,《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郭晓黎课题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大豆LecRKs-CDL1-MPK3/6通路调控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并揭示了MAPK通过磷酸化CDL1正反馈增强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简曙光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在土壤磷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热带珊瑚岛飞机草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s)。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植物基因工程和现代农业分子育种的必要工具。然而,现有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案复杂且效率较低,制约了多数资源植物或农作物的遗传改造,已成为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障碍。因此,开发高效且多应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已成为植物或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多倍化事件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它主要是由物种间的全基因组加倍或杂交产生。多倍化被认为是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在植物基因组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基因组由三个亚基因组(A, B和D)组成,其基因组的形成涉及三个祖先种的两次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过程,是研究染色体多倍化进程的重要模式材料。然而小麦的基因组巨大,且重复序列含量丰富,为小麦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
小麦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主要由亩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决定。穗型结构影响小麦的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是育种改良地重要的选择性状,挖掘小麦穗发育重要调控因子与解析分子调控机制,对小麦穗型的分子设计与精准改良、突破产量瓶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麦功能基因组学发展较晚,穗发育关键基因挖掘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2024年2月4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肖军研究组通过结合多...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分析了玉龙杓兰的群体遗传数据。结果表明,玉龙杓兰与两个同域分布的近缘种(无苞杓兰和丽江杓兰)之间不存在杂交和遗传混杂,应作为一个独立物种来保护。其物种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π)为1.71e-4,低于其他受威胁的植物物种。另外,根据PCA和ADMIXTURE分析,8个采样点的52个个体可分为三个遗传单元:分布于...
光是重要的环境信号,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参与调控植物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如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建成、叶片发育、茎的伸长与生长、向光性、气孔与叶绿体运动、开花、昼夜节律及避荫反应等。植物幼苗破土见光后,光信号迅速启动,发生光形态建成,即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子叶张开并变绿以进行光合作用。这是植物早期生长的关键阶段。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敏感的信号系统来调节光形态建成,以响应不断变化的...
2024年1月24日至29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举办了“2024雨林博物科学营”。通过报名申请、审核筛选,来自哈尔滨、北京、上海、深圳、温州、南京、重庆、昆明等地的入选营员参加活动。
光是重要的环境信号,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参与调控植物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建成、叶片发育、茎的伸长与生长、向光性、气孔与叶绿体运动、开花、昼夜节律及避荫反应等。植物幼苗破土见光后,光信号迅速启动,发生光形态建成,即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子叶张开并变绿以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早期生长的关键阶段。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敏感的信号系统来调节光形态建成,以响应不断变化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