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分子生物学相关记录478条 . 查询时间(1.5 秒)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相继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一流课程名单。内蒙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邢万金教授等承担的《基因工程》、莫日根教授等承担《分子生物学》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线下一流课程;杜志强教授等承担的《生物化学A》入选自治区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李国婧教授等承担的《重组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入选自治区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苏慧敏博士等承担的《基因工程A》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
2023年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员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杨元合研究员荣获202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23年2月8日,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王婧研究员、俞飚院士研究团队、房鹏飞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冯海忠研究员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异抑制自噬关键转录因子TFEB的小分子化合物研发”。这项工作首次报道了具有明确作用机理、高效抑制自噬关键转录因子TF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的小分子化合物。
2023年2月8日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在Environmental forbid Experimental Botany (Q1/ forbid = 6.028)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chilling-tolerantgenes in maize via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极端混池测序结合竞...
内蒙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徽(LOGO)以简洁明了、特征经典为基本设计思路,体现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CSBMB)《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UBMB)的联系,呈现“面向未来的内蒙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徽中,六边形和五边形分别代表嘧啶环和戊糖,意指“生物化学”;复制叉上DNA双螺旋指“分子生物学”,其形似飞鸟,意指“飞向未来”;IMSBMB(The Inner Mon...
2023年2月1日,分子生物学与进化领域权威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刊发了中科院海洋所贝类遗传与进化研究团队关于牡蛎温度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论文“Cis- and trans-variations of Stearoyl-CoA Desaturase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Diverg...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2023年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将于2023年4月24日-28日在湖北省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召开。大会主题为“植物科学助力农业创新”,将特邀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会发展的院士、专家共同回顾学会发展历程,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还将邀请国内植物生物学领域知名专家以及优秀的青年学者展示各分支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本次年会设立6个专题分会场和4个专题论坛,内容涉及水生植...
2023年1月12日,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在学会网站和公众号发布了2022年年报。
内源阿片系统由四个阿片受体成员以及一系列阿片肽组成,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调控镇痛、欣快、奖赏、认知、应激等信号通路,是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焦虑等疾病的重要靶标。
腺苷(adenosine,ADO)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通过作用于腺苷受体(ARs)来调节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ARs家族包括四种亚型,分别是A1R、A2AR、A2BR和A3R,其中A2BR与腺苷分子的亲和力较弱(微摩尔级别),而其他三种受体的结合能力均在纳摩尔级别。A2BR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调节免疫、细胞生长、心脏功能等。腺苷/A2BR信号...
2022年1月2日,Cell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王婧研究员、俞飚院士研究团队、房鹏飞研究员、郭敏研究员、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David E. Fisher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勇主任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异靶向恶性黑色素瘤关键转录因子MITF的小分子化合物研发”。这项工作首次报道了具有明确靶向机理,高效特异的恶性黑色素瘤关键致癌因子MITF小分子抑制剂。
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功能依赖于多种辅助蛋白的调控,如单次跨膜蛋白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别构调控B类GPCR的活性。黑素皮质素受体辅助蛋白家族(MRAP) 包括两个成员(MRAP1和MRAP2),其中MRAP1被认为是黑素皮质素受体 2 (MC2R)运输到质膜和产生活性的必要元件。相对RAMP1对B类GPCR的调控,科学界对MRAPs等辅助蛋白调控A类GPCR的机制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8岁。
2022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舒晓东团队研究鉴定出一类具有双苄基异喹啉(BBIQ)结构的生物碱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铁死亡,相关成果以“Identification of a group of bisbenzylisoquinoline (BBIQ) compounds as ferroptosis inhibitors”为题发表于Cell Death and Di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