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相关记录4900条 . 查询时间(2.223 秒)
2023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等合作,在海洋岩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定量计算了全球海洋板块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冲带是海洋板块,尤其是地幔水化作用的关键场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NSR)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帆为论文第一作者,院士林间为通讯作者...
新生洋盆的形成是地球板块周期性汇聚和离散旋回(威尔逊旋回)中关键的第一步,而探秘初始洋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特性是理解海底扩张初期新生洋盆形成时地幔动力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加利福尼亚湾是东太平洋北部的一个狭长的边缘海,北部仍以陆壳为主,代表大陆裂解阶段,南部以洋壳为主,为海盆扩张阶段,中部的瓜伊马斯盆地记录着海底扩张早期的初始洋壳组分和洋中脊岩浆作用的关键信息。为了探讨瓜伊马斯盆地新生洋壳的地...
新生洋盆的形成是地球板块周期性汇聚和离散旋回(威尔逊旋回)中关键的第一步,而探秘初始洋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特性是理解海底扩张初期新生洋盆形成时地幔动力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加利福尼亚湾是东太平洋北部的一个狭长的边缘海,北部仍以陆壳为主,代表大陆裂解阶段,南部以洋壳为主,为海盆扩张阶段,中部的瓜伊马斯盆地记录着海底扩张早期的初始洋壳组分和洋中脊岩浆作用的关键信息。为了探讨瓜伊马斯盆地新生洋壳的地...
2023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黄小平研究员团队在河口咸淡水混合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方面取得了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he distinct phases of fresh-seawater mixing intricately regulate the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a high ru...
87Rb-86Sr, 147Sm-143Nd, and 146Sm-142Nd 同位素体系是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研究中重要的定年和示踪工具。Rb、Sr、Sm 和 Nd 都是不相容元素,Rb-Sr体系中母体Rb 比 Sr 更不相容,Sm-Nd 体系中则是子体Nd 比 母体Sm 更不相容。因此,87Rb-86Sr和147Sm-143Nd体系作为互补。另外,灭绝核素146Sm衰变为142Nd的半衰期为10...
87Rb-86Sr, 147Sm-143Nd, and 146Sm-142Nd 同位素体系是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研究中重要的定年和示踪工具。Rb、Sr、Sm 和 Nd 都是不相容元素,Rb-Sr体系中母体Rb 比 Sr 更不相容,Sm-Nd 体系中则是子体Nd 比 母体Sm 更不相容。因此,87Rb-86Sr和147Sm-143Nd体系作为互补。另外,灭绝核素146Sm衰变为142Nd的半衰期为10...
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即震旦系)灯影组已发现威远和安岳等大型-超大型天然气田(图1a和b),且近年来在震旦-寒武地层又陆续有天然气重大发现,显示该区域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明确该区深层油气的烃源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利用生物标志物、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以及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等指标,将该区深层油气的来源锁定在了埃迪卡拉系与下寒武统烃源岩(...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团队联合多家海洋单位在南海珍贝-黄岩海山链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Tectonophysics(《构造物理》)上,博士贺恩远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赵明辉为论文通讯作者。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团队联合多家海洋单位在南海珍贝-黄岩海山链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Tectonophysics(《构造物理》)上,博士贺恩远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赵明辉为论文通讯作者。
2024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的研究团队,在热点-转换断层-洋中脊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项研究由研究员张帆和院士林间团队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周志远共同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一诺...
2023年1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我国第一批55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由精密测量院牵头申报的湖北洪湖站(湿地)成功获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是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工作中发挥“控制性”作用,主要任务是“样地监测、积累数据;天地一体、地面验证;发现问题、服务监管;专题研究、培养人才”,是构建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迈出的关键一步。...
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网络的扩大,机动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关注。除持续控制机动车源头排放外,研发新型净化技术与装置,主动净化环境空气,减少机动车排放的传播,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中南半岛北部是热带亚洲与东亚植物区系之间扩散和交流的十字路口,该地植物的丰富性和特有性与强烈的季节性降水密切相关。此前已有化石记录表明,该地区的季风气候自古近纪以来就已建立,其强度虽低于现代,但长期保持了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然而由于植物化石记录有限,该地区新近纪时植物多样性如何演化仍不清楚。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