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相关记录3849条 . 查询时间(5.163 秒)
2023年7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带领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特殊星系,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类特殊天体可能起源于活动星系核(Acti...
四十年前,Campbell和Taylor在论述大陆起源时提出“No water, no granite”。这一地学界经典名言生动刻画了水在花岗质地壳形成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板块构造是水进入地球内部的有效方式,因而花岗质大陆地壳成为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贫水、无板块构造星球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遥感探测、原位探测和地外样品研究发现,在火星、金星、小行星和月球上同样存在花岗质/长英质岩石。尤其越来越多证据...
2023年7月7日,《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东北大学合作完成的重要成果。这一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宇宙黎明时期21厘米森林信号的一维功率谱测量,未来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将能够同时揭秘宇宙第一代星系和暗物质的性质。
2023年7月7日,《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东北大学合作完成的重要成果。这一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宇宙黎明时期21厘米森林信号的一维功率谱测量,未来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将能够同时揭秘宇宙第一代星系和暗物质的性质。
2023年7月6日,《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天问一号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带领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的证据,证实了风沙活动记录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川期的变化。
2023年7月14日,由原子能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以及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展了“处于等离子体环境中7Li(D, n)(氘离子与锂-7离子发生聚变反应产生中子)天体物理S因子的首次实验测量”研究,为未来在极端等离子体环境中测量核反应参数提供了研究参考,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和激光核物理相关研究在核物理基础和高能量密度...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金志平领衔的国际团队,提出了雨燕(Swift)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Swift/UVOT)在中等饱和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伽马暴GRB 220101A的分析研究中,证认出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2023年6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n optical–ultraviolet flare with absolute AB mag-ni...
2023年6月27日,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金志平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团队提出了雨燕(Swift)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Swift/UVOT)在中等饱和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伽马暴GRB 220101A的分析研究中,证认出了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该研究成果在2023年6月26日以An optical–ultraviolet flare with absolute AB mag-...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带领的国际团队,报告了迄今为止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原行星盘的盘风发射图像(分辨能力达到3.7 AU),可对类地行星形成的区域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该团队使用当前最先进的数值模拟并与观测结果比对。观测结果改变了科学家对原行星盘演化过程的认知。2023年6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自然-天文学》上。
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天眼FAST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名为PSR J1953+1844(M71E)的双星,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是目前发现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该发现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系统演化模型中缺失的一环。
磁暴是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所引发的磁场扰动,它是众多空间天气事件中最具危害性的一种。一场大规模的磁暴(如1859年的卡灵顿事件)会对人类现代科技文明,包括航天器、供电线路、输油管道以及通讯系统,造成数以万亿计的损失。
2023年6月20日,《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陈孝钿领衔完成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研究发现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好的标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素丰度的信息,这使得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得以实现。
2023年6月20日,《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陈孝钿领衔完成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研究发现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好的标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素丰度的信息,这使得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得以实现。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PMO)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PKU/KIAA)领导的国际团队报告了迄今为止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原行星盘的盘风发射图像,其分辨能力达到3.7 AU,可对类地行星形成的区域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该团队使用最先进的数值模拟并与观测结果比对,其结果改变了人们对原行星盘演化过程的认知,研究结果于2023年6月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天眼FAST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名为PSR J1953+1844(M71E)的双星,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是目前发现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该发现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系统演化模型中缺失的一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